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局原局长秦贞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秘书长段小红、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闫增序、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委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利兵分别作了致辞,从宏观到微观概述了推进检验检疫系统仪器国产化的意义并对检验检疫系统与产国仪器之间的契机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作了全面分析。
之后,国家质总局科技司魏宇峰副处长对检验检疫系统内实室及仪器设备概况及“十三五”规划作了详细解读;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处长赵靖敏对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做了详细介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专家储晓刚对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概况总结并阐述了成立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分会(以下简称仪器设备分会)的必要性;中国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单位北京普析通用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峰讲述了国产仪器设备品牌建设在检验检疫系统中发展与应用并分享了与检验检疫系统合作项目介绍及一些经验与心得;专家代表陕西科技大学董文斌教授及北京理化测试中心主任张经华教授(委托汪雨博士)也作了精彩演讲;实验室负责人代表及企业代表都作了精彩演讲与报告,安徽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陈钧、沈阳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王芳、北京检验检疫协会负责人屈东威从用户角度讲述了对国产仪器的一些要求及建议;仪器企业代表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青岛盛翰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勇、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莉娟通过不同角度阐述了国产仪器发展的亮点及创新;济南海能仪器股份公司、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总经理也纷纷做了发言。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会上会下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相互介绍了基本现状,更是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原因,讨论应对解决方案。两天的会议精神概括有以下内容:
守卫国门要技术执法更要数据说话,仪器设备是执法把关守卫国门的利器和基础。
推动系统内国产仪器设备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体现,在检验检疫体系内表现为,大量使用国外仪器的结果会导致,我们国家的质量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国家核心技术得不到保障等等。因为计算机、互联网后门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容易通过检测过程取得相关数据,不仅是核心技术的泄密问题,更可以通过设计技术壁垒等方式来限制我们国家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同时也影响到相关产业、对外贸易、科技发展等方面,最终会直接及间接导致我国经济基础,负面影响非常之大,所以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层面及检验检疫系统上下的高度重视。
用户不满意,仪器就没有生命力。
建议仪器生产制造厂商要注重市场培育,仪器研发与制造要以需求为导向;建议落实 “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议成立“用户委员会”、“专业委员会”, 建立“用户认可度”评比指标,建立建全(系统内)第三方评价体系,来推动国产仪器的改造及升级,以达到符合检验检疫检测能力的要求。
国产仪器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目前需要检验检疫实验室/用户与仪器制造企业共同努力来推进检验检疫系统内仪器设备国产化。建立多项联盟,通过多项措施,通过完整的链条来推进国产仪器新发展。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有所谓的下一步和更进一步。1、通过组织实验室/用户与仪器制造企业相互走访、调研来增加了解,共同努力、尽快消除因信息不对称、相互不了解,共同来解决不必要的问题与差距。2、通过产品、技术交流会、研讨会、专业刊物、渠道APP来推广优秀产品、优秀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3、联合开展仪器设备验证、比对、综合评价等工作推广成功案例与经验。
要积极关注快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快检技术在检验检疫系统各口岸的应用非常广泛,倡议组织企业到检验检疫一线口岸去调研,快检技术的发展是检验检疫“快速通关”的重要保障。因此也对检测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有许多问题难题亟需解决,(比如,进出口水果、蔬菜、海鲜的快速检测,供港食品的快速检测等)未来需要具有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检测能力需求及与之能匹配的检测仪器。希望仪器厂商来了解口岸检验检疫的基本情况,能提供符合真正需求的快检仪器。希望仪器生产制造厂商能从高标准、高要求、最前沿来研发、设计、制造仪器。快检技术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多门类交叉融合的领域,多方协作非常重要,快检市场未来具有更深远、广阔的发展空间。
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及标准化工作。
借用检验检疫系统典型的使命要求及高水准的检测标准,同时又是直接仪器用户的特殊身份,通过平台力争邀请全国技术中心及系统内专家、领头人与国内仪器生产制造企业建立“产学研用”联盟,通过各种渠道完成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制定相关标准,从而推动国产仪器新高度、新标准。
通过与会双方深入的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达了加入分会的愿望并对今后仪器设备分会的开展和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及要求。此次会议召开非常圆满,为今后仪器设备分会成立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为今后仪器设备分会的工作开展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