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标准者得天下!”为了这句话,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带领感知中国团队坚持奋斗了20年终于有成:2018年8月30日,由该院主导的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国际标准(ISO/IEC 30141)正式发布。
正像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在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引用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标准亦如“道”。在刘海涛看来,上述标准的发布从此意味着“互联网架构是美国的,物联网架构是中国的”。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探路先锋的角色。
从“概念”走向“实践”,无锡物联网应用经年努力,已实现多点开花,催生产业裂变发展。其中,标准之树犹如沙场立旗,是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动力之源则来自于其日渐完备的创新生态体系。目前,无锡市集聚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44家,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研发项目2000多个,专利申请量超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00多件,无线自组网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外空白,牵头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49项,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标准的重要策源地。
除了掌握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话语权,无锡还是全球首个城市级车联网应用项目城市和全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全国首个物联网用户数超过手机用户数的城市。2017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2437亿元,接近江苏省的1/2、全国的1/4。世界物联网的版图上已然烙下鲜明的“无锡印记”。
物联网“宪法”出自无锡
“就物联网产业而言,标准和应用就像是左脚与右脚的关系,左脚是应用,右脚则是标准,左脚迈出去,右脚随后也要迈出,应用依托标准,再跨出一步,标准则又有了进一步的可能。”刘海涛说,不管在哪里做物联网,总归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样的,“把一样的东西凝聚出来,我们称之为共性产品;把不用的东西甩出去,我们叫做应用子集,这个模式就是共性产品+应用子集模式。”
1999年,刘海涛所在的无锡感知中国团队与国际同步独立开展物联网研究,从三层架构基本应用,到破解碎片化瓶颈的共性架构+应用子集,再到社会化架构指导下的六域模型,物联网架构经历了20年的进化历程,也最终得到了国际标准组织的一致认可。
事实上,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国际标准的研制过程也经历了一番异常激烈的斗争。刘海涛告诉记者,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于2013年9月就该标准发起立项,前后历时5年,经历了5轮10多次标准争夺战,顶住了美、英、日、韩等国联合发起的一次次挑战,取得了最终胜利。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国际标准今年8月份发布后,无锡市经信委相关人士如此置评:“这项体系架构相当于物联网世界的宪法,无锡主导该项标准制定,使得我们在物联网基础理论领域更有话语权,对产业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刘海涛也认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未来将深刻并深远地影响世界物联网的发展格局。
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
标准出自创新,创新源于实践。没有大量的产业实践做基础,就不可能有行业标准的诞生。李小敏说,无锡坚持“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大力促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运用,也使得无锡的先发优势已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今,无锡物联网的应用已经从生产到生活带来了深切改变。
2011年以来,位于无锡江阴的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双良云平台”,应用到其全球用户的1000多台能源设备中,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提供解决方案。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例,技术人员在无锡就可远程掌握迪士尼乐园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机组参数、实时曲线、实时报警、历史报表、历史曲线等信息。据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吴刚介绍,“双良云平台”去年再次升级,现在不仅可以做到设备监控,还可实现对单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并可实现根据环境、温度、人员负荷情况进行耗能负荷预测,进而实时调整装有双良设备的楼宇耗能水平,大约可降低原能耗水平的20-30%。
在中通快递无锡硕放机场分拣中心,大大小小的包裹依靠着传送带自动分发到代表不同地区的收集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昔日的“汗水物流”发展成了“智慧物流”。这套自动分拣系统由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研发,公司董事长李功燕介绍,这项打破了国外垄断的技术其秘密在于传送带上装备的自动扫码系统,“利用物联网图像采集、传感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1米范围内扫描任意高度、倾斜度的货物,通过实时访问后台数据库获得每个包裹的地址信息,再由数据驱动包裹智能传送至相应区域的收集袋中”。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两年来已拥有1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4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完成自动化分拣设备安装100多台套,节省人力超过60%。
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小朋友体验模拟驾驶
如果到无锡的巡塘小镇走一走,吸引你的除了这里古色古香的古镇味道,必定还有一系列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现代气质。小镇管理员姚国栩说,智能路灯不仅能远程控制路灯开关、遇故障自动报警,还能根据能见度、人流量自动调节亮度及开关时间,“单这一项就节约了我们路灯运维50%的人力成本”。此外,智能井盖能及时告警井盖异常情况、智慧消防可自动监测消防栓内水压,“这些应用还能24小时实时预警,这是人力所做不到的”。
刚刚过去的这个九月,在无锡高新区的新安片区,一座物联网平台示范特色小镇慧海湾正浮现版图。与具体产业、应用为内容的物理载体不同,这里搭建的是一个物联网的共享生态平台。运营方中电海康无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锡一直把构建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作为延展平台价值的着力点,“慧海湾让我们双方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拉长产业链中打造引领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平台和管理经验带动无锡的中小企业一同向中高端发展。”目前,20多位专家已进驻中电海康无锡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已经启动建设。
近些年来,无锡物联网产业形成的良好发展生态,吸引了行业巨头纷至沓来:阿里巴巴在此布局飞凤平台,“打造万物互联解决方案”;华为在此布局物联网生态使能中心,“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海尔在此布局物联生态网基地,“定制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此外,华虹、海力士、中环以及中电海康、浪潮大数据、阿斯利康创新中心、360安全总部等项目相继落户,鸿山、雪浪、慧海湾三个物联网小镇也在成为物联网产业集聚地和创新策源地。
世界物联网发展看无锡。无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钦介绍,自2016年以来,无锡市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达到44家,启动创建国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全市新增物联网相关专利申请量1500多件,无线自组网、微机电系统等多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全市物联网产业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4万人,高层次人才1.3万人,海归高层次人才超过1300人。截至2017年底,无锡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物联网营业收入2437亿元。
“无锡已经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的实际聚集地,这种技术和产业的集聚特征使无锡已经走在物联网产业的前列,并必定能在物联网产业上有大踏步的发展。”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特邀出席博览会的部分专家、企业家举行座谈会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为无锡物联网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特别是要大力鼓励技术研发,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注重打造品牌企业,着力培养汇聚人才,更加优化营商环境,为迎接物联新时代、推动物联网实现更大发展而共同努力。”
作为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三方共建的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样注重标准化制定工作,现已完成了在智慧安防、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及大数据领域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布局。前不久,由其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36478.2-2018《物联网信息交换和共享第2部分:通用技术要求》正式由国家标准委发布,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了解,无锡已在物联网领域牵头及参与制定了11项国际标准、49项国家标准,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WG10中取得系统架构项目组主编辑席位与2个联合主编辑席位,基本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的物联网标准研制工作体系,并在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50%以上的国际标准由无锡制定,将这个行业的“话语权”稳操在手。
“有了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国际标准的支撑,下一个‘微软’、下一个‘高通’或许就会在我们无锡诞生。”刘海涛乐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