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艘在航海中盲目前行的帆船而言,任何方向的风都有可能是逆风!纵观经济生活的各行各业,是否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是否保证高效持久地繁荣?能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呈现燎原之势的仪器产业依旧存在一场良心与实力的“拷问”。
得益于经济结构加速转型、节能产业的升级调整,宏观调控加之市场干预,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国家经济GDP以同比6%的增长态势公布于众。国民经济实力持续式增强,为企业运营创造了前无未有的商业“温床”,市场所喜爱的“黑马”品牌,如华为、阿里巴巴等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打造自有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十分重要,将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把力尺,将会成为一个品牌唱响国际市场的最佳筹码。
对比而言,诸如聚光科技、大连依利特、海光仪器、天瑞仪器、上海沛欧仪器等众多国产仪器同样积极参加产业标准修订与调整工作,将市场“实战”经验与科学专业理论相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元素分析仪》等三项国标、《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质谱仪通用规范》、《分析仪器的工作要求》依次顺应市场呼吁而至。
很长时间以来,固有思维模式表明,行业标准,如何规范,如何有效的推进,以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等部门扮演着上层建筑的高瞻远瞩职能,而业内名企、优质品牌积极参与,进而率先占领重要标准制高点,是对自身市场、技术的深入透析与行业知名度、品牌影响力的有力回馈。
正因为如此,以聚光科技、天瑞仪器为代表的国产仪器新品研发、市场开拓、服务精进、并购扩张正以“势如破竹,千军披靡”之势,稳扎实打,步步为赢。可以想象的是,以“首个、第一”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率先制定、率先推向市场与率先在市场受益将会使行业观战者望其项背。
纵观目前仪器产业标准现状,仅2017年工业部三批次国家标准分析,着重聚焦产业技术性标准、仪器分析方法标准、操作规范规则标准。政府部门在转化观念的同时,企业联盟标准制定者就更重视“采标率”,摒弃产业标准仅是几个行业大咖的“垄断”标准,更应是产业普遍受益、可应用、大力称赞的切实标准。
诚然,铸造一个可以在国际上叫响的产业标准、国家标准任重道远。国产品牌企业更应扛起产业重责,发展使命,在标准产生的效益、运行的制度、知识产权的众多领域深入探索。同时,伴随着中小企业的日益崛起,仪器产业的“扬帆起航”必然少不了中小企业精进的技术研发、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大胆尝试。
不仅如此,倘若在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标准制定研讨会交流、给予具备创新因子的微型企业更大的资金扶持、借鉴标准化实施的成功经验,让每一次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具有广泛代表性。在此过程中,仪器品牌积极参与产业标准制定,实为“双赢之措”,“智慧之举”。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助推我国在产业标准化建设之路上将会收获更加斐然的成绩,在国际标准市场上掌握更多的自主话语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