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刘淑芳
据初步统计,深圳每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约有9000万立方。23日下午,深圳市法制办通过“深圳法制”官方微信公众号,举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征求意见稿)》)微信听证会,对这部新修订的规章进行立法听证。
围绕《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建立建筑废弃物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由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认证、强制推广使用综合利用产品等规定,31名市民代表以及来自建材和环保领域的13名机构代表在线发表意见,市法制办、市住建局也积极回应听证代表提出的疑问。
将在全市推广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
参与立法听证会的各方代表比较一致地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建筑废弃物电子联单管理制度。他们认为,电子联单可以避免纸质联单不便保存归档、信息流转速度慢、易被污损毁改等缺点,而且相当于建立了建筑废物的跟踪机制,处理信息可被记录和溯源,利于追溯问责倒逼改进。
针对电子联单制度,也有市民代表提出具体落实的难点。比如,在实践中可能面临在大型建筑施工过程层层转包的情况,责任追究涉及多个主体,以及在小型建筑施工过程中个人乱排放等问题。电子联单制度可以起到规范建筑废弃物的处置过程,但前提是要先行规范排放、运输、消纳及综合利用等环节,才可实现电子联单的效力。
对此,市住建局回应时指出,电子联单是深圳市建筑废弃物智慧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配套实施建筑废弃物排放核准,通过推广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在车辆上安装符合我市车辆技术规范的智能信息化管理终端等技术手段,确保将电子联单落实到位。
深圳自卸车协会也透露,深圳将在运输环节走在全国最前沿,更新的智能渣土车将通过自带智能终端,与住建局的管控平台连接,使电子联单形成闭环,可以完全杜绝非法倾倒。
拟在政府工程强制使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品
在此次听证会上,“是否应强制推广使用综合利用产品”成为讨论的焦点。有建材领域的听证代表指出,为了推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循环利用,必须强制性的推广,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另有来自环保领域的听证代表也提出,深圳迫切需要推广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以应对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
但也有听证代表认为应采用柔性方式而不是强制的方式进行推广。他们指出,建筑垃圾处理成本较高,导致综合利用企业经营困难,而且目前市场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接受度不高。政府应加大综合利用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可以从有国家标准及深圳标准的这部分综合利用产品入手,进行推广使用,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进行全面的综合利用产品推广使用。还有部分听证代表认为,由于环保标准不一致,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强制标准也不能一刀切,强制推广使用综合利用产品,恐怕难以通过环保审批。
参加听证的市住建局代表对此回应说,计划在政府工程中强制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同时将尽快完善综合利用产品质量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等配套标准规范,便于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应用。
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
参加听证会的省人大代表陈琼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提出许多意见。陈琼指出,建筑垃圾目前资源化利用有三大误区,一是夸大了建筑垃圾资源属性,二是期望完全用市场机制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三是追求过高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