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智造”各显优长,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2017-03-02 图说智能化286
核心提示:互联网重新塑造了消费领域,在今天,互联网这个缓慢而坚定的变革者,正在推进工业产业加速进入下一个时代。这一波浪潮,正是互联
        互联网重新塑造了消费领域,在今天,互联网这个“缓慢而坚定的变革者”,正在推进工业产业加速进入下一个时代。这一波浪潮,正是互联网对工业产业重塑、今天被很多人称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德国人将之成为“工业4.0”。

美德“智造”各显优长,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谁是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从规模上来看,毫无疑问是中国。中国在2011年的工业产值达到全球的19.8%,从规模上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如果我们问谁是世界第一制造强国的话,恐怕中国还不在其列,我们会想到美国、德国乃至日本。从高端工业制造的能力,技术的先进性,到创新的高水准和高产品质量,无疑当今的美国和德国是最为强劲的两个大国。日本似乎还没有完全走出经济低迷的“失去的20年”,因为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滞后,日本的制造业正在被这两个国家甩在后面。

虽然如此,作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美国和德国正面临着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困境和挑战。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劳动群体,越来越追求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发展中国家,血汗工厂式的工作方式早已经被这些国家所抛弃,甚至是违法的。美国工人也一度将生产线上的工作称为脏活(Dirty Job),而不愿意涉足。被惯坏了的劳动大军如何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解决就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国家。

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危机。2011年夏天,奥巴马总统就启动了高端制造业合作伙伴计划(AMP),它以企业、高校和政府部门为代表,寻找新兴技术发展的深化和投资的新道路。AMP的指导委员会由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以及来自卡特彼勒、康宁、陶氏化学、福特、霍尼韦尔等制造业巨头的企业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

今天的美国企业精英们正在思考的就是如何在下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中重新胜出。美国企业除了在航空、医疗、生物制药、半导体芯片、材料等先进制造领域有可以依赖的优势之外,他们最为强大的资源就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了。

相比较美国而言,德国人在信息技术方面并不占优势。虽然在控制系统和嵌入式控制设备等方面,德国企业在行业里占据着巨大的领导地位。但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并非德国人的强项。因此,当德国人提出工业4.0概念的时候,他们特别依赖的是德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德国不仅有像西门子、博世、奔驰、宝马这样的制造业翘楚,在每一个行业中间更有身怀独特技术和高技能工人的中小企业,德国人将它们成为“隐形冠军”。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中,这些企业的技术能力在全球大都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了德国塑造工业4.0的愿景。希望借助原有的工业优势,以及德国具备高技能和充满干劲的劳动力大军,在未来正在出现的工业互联网时代,塑造一个德国工业畅想的新兴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时代。

在重塑未来工业互联网话语权的竞赛中,很明显美国人和德国人站在了一个比拼的起跑线上。美国人拥有的是传统高端制造业的强大优势,以及互联网产业的绝对话语权和垄断地位。而德国人所凭借的是他们强大的机械工业的制造基础、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技术和能力。希望在他们定义的虚拟和物理世界相融合的工业革命中,重新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潮流。所有搞工业的人都知道,在这些领域里最为关键的软件技术和能力几乎掌握在美国、德国或者日本公司手里。而国内企业中的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此类软件系统开发、实践的佼佼者。其自主研发的MES、WMS、APS、一体化平台等产品涵盖供应链、仓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企业信息化全流程,不同的功能模块能相互组合,极高的灵活性大大满足了不同规模和行业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MES可以实现对上层ERP对接支持并通过ERP提供BOM、订单和计划来安排生产工作,使工厂的整体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企业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这些解决方案能为企业监控生产数据,使管理者能洞察秋毫;让企业仓库井井有条,高效无积压;有效解决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有效降低消耗和浪费;帮助管理者分析海量的信息数据,为决策的制定献计献策。

智能时代,软硬件的结合是制造业的今天,将来制造业会向“云制造”发展,我们将制造工艺和程序上传到云端,在生产时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载和匹配,这也是满足定制化需求的客观要求。当所有的一切都被重塑,我们只能逆流而上去追溯本源,制造——作为一切的基础将被重新定义。


 
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智能输送方案
推荐图文
推荐智能输送方案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怡鹏达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粤ICP备2023057463号  |  粤ICP备2023057463号-1